为明确2025年度信息科技(技术)学科教研思路,加强区县、学校间交流研讨,促进学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,近日,中小学信息科技(技术)学科2025年度教研计划研讨会在济南二中召开。来自各区县的中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、直属学校教研组长、学科微信公众号技术团队成员及信息科技“新课堂”项目全体教师共计120余人参加会议,就规范教研环节、创新教研形式、建设学科品牌、深耕特色领域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,为2025年度学科教研开启新篇。 经验交流:规范催生创新,厚积促成薄发 历下区教研员田东首先做了题为《人机共创的智能教研新生态构建与实施》报告,介绍了历下区基于学科教研现状,以数字化手段提升教研效率与质量的实践路径及成效,并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学科教研的特点和方法,提出应发挥学科优势,积极构建人机共创的智能教研新生态,为区域创新教研形式,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示范。 高新区教研员卞春艳做题为《筑牢根基、潜心育苗》的报告,分享了高新区整区推动、精准提升信息科技创拔尖人才培养质量的做法。她首先分析了高新区信息科技教学现状,随后从教师素养提升、课程内容优化、评价体系革新、教育资源拓展等方面介绍了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路径,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觉醒与发展,也为其他区域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。 章丘五中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刘瑜做了题为《匠承传统,智创未来》的报告,从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角度分享了章丘五中信息组在教学、教研及科研方面的协同合作与创新实践,同时呼应市教研院高中新备课组建设活动要求,不断提升校本教研质量。刘老师的报告为各校扎实开展学科教研,建设优秀教研组提供了清晰思路。 “新课堂”项目汇报:实践引领变革,探索激发活力 根据市教研院统一部署,2024年9月,信息学科在全市遴选58名专业素养扎实、教学能力突出的优秀青年教师组建“新课堂”团队,通过系统性研训活动强化教学实践能力。这支跨区县、跨学段的骨干队伍,为信息科技教研注入了创新活力。 会上,济南高新区正博小学刘松磊(小学1组)、文化东路小学马明珠(小学2组)、槐荫区培新小学周营莉(小学3组)、高新区正丰初级中学丁晓梅(初中1组)、辅仁学校纪海燕(初中2组)、济南中学李凌志(高中组)分别代表本组教师做了交流汇报。 青年教师们围绕信息科技“新课堂”的内涵理解、新理念落地课堂的实践路径、学生学习成效与反馈机制等核心议题,系统汇报了个人学习成果与教学反思,并展示了在区县及学校层面的辐射成效。他们的实践案例生动诠释了“新课堂”项目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,不仅为区域教师团队建设注入创新活力,更通过真实可复制的经验,引发更多教师对信息科技学科育人模式转型的深度思考。 公众号技术报告:技术提升体验,专业锻造品牌 学科微信公众号济南ITEDU市级技术团队成员、济南第六十八中学党霜做了公众号技术分析报告。她详细总结了公众号上一学期运营情况,并介绍了公众号升级计划,包括优化界面设计,新增“名师风采”“优秀团队介绍”等栏目,提升用户体验,增强用户的参与感。此外,团队还计划开通视频号,分享优秀课例、精彩教研和专家讲座,进一步扩大公众号的影响力。 这些改版措施旨在打造一个集教学资源、经验分享、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,助力全市信息科技教师的专业成长,推动学科教研水平的整体提升。党霜提出公众号的维护与提升不是为了博取眼球或获得短期效应,而是希望通过众筹运营,为学科教研助力,为老师们提供内容优质、视点集中的垂直知识场域。未来,公众号将继续致力于为信息科技教师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,推动信息科技教育的创新发展,成为学科教研的品牌和创新工作的典范。 学科计划解读:明确教研重点,制定实施方案 市教研员周燕对学科教研计划进行了解读。她围绕课程理念深化、学段贯通实践、教研品牌打造、教师能力提升四个方面介绍了学科年度重点工作,包括推进小初高一体化教研衔接育人目标、依托信息学奥赛精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、升级微信公众号发布优质教研成果、分层开展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等,特别提出应深化AI赋能教学研究,重新审视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的教与学,思考AI赋能环境下的学科育人价值,领悟课程理念,明确课堂教学总体目标,筑牢学科教育教学根基。 本次会议聚焦AI迅猛发展的教育教学新环境,共同思考信息科技(技术)教研遇到的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新挑战,提出应对策略,为新学期学科教学明确了方向。(中小学信息科技(技术)) 

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