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
> 教研新闻 > 教研新闻

聚焦认知负荷,济南市高中综合实践学科举办“减负举措研究”系列活动

浏览次数:  时间:2025-09-04  [ ]

为深化山东省教育科学“十四五”规划课题研究,探索“减负增效”的科学路径,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于2025年5月-7月间,精心组织了三期“基于认知负荷,探寻有效教与学”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会暨高中综合实践“面对面”系列培训。

三期联动,理论与实践交融

7月4日,在市电化教育馆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与检查。课题负责人系统汇报了研究工作进展与初步成果。马大付作专题讲座,展示了“降低无效负荷,注重任务匹配;提升需求层次,强化思维锻炼;减少打断干扰,保护沉浸状态;聚焦负担类型,实现精准减负”的课题研究结论。与会专家肯定了课题设计与研究内容,围绕“三维度框架的理论严谨性” “减负策略的落地可行性”等核心问题进行细致点评与指导,直指需要完善的细节,为有关减负方案与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。

5月15日下午,课题研究成果教学观摩活动(小学专场)在历城区雪山小学举行。刘红宇、张静、亓郡分别执教观摩课,基于认知负荷研究,将减轻认知负担的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,展示了趣味化、实践性的教学设计。夏继勇做《减负增效,重在高效研究——基于认知负荷的视角》专题讲座,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小学阶段减负增效的理论依据,展示了在精心备课、精选内容、精简作业、寓教于乐方面的教学措施。

5月15日上午,跨学科设计减轻学习负担教学观摩活动(中学专场)在山师附中幸福柳校区举行。李婷、陈玉滢从跨学科视角联手组织教学,示范了基于优化认知负荷开展教学,促进深度学习的研究行动。孙腾飞做《以作业改革撬动课堂教学改革》专题讲座,展示了“指向‘评价’的作业重构”和“重在‘反馈’的作业实施”,通过前置诊断性作业、课中嵌入式作业和课后拓展性作业的有机整合,实现认知负荷的优化配置。现场教师纷纷表示,这种基于认知科学的教学改革,为破解“高投入低产出”的教学困境提供了新思路。

立足前沿,破解减负核心命题

本系列活动紧密围绕“认知负荷理论”这一前沿领域,直击当前基础教育“减负”痛点。通过课堂观摩、说课反思、专题讲座与成果汇报等多种形式,将抽象的“认知负荷理论”转化为教师可理解、可应用的教学设计原则与课堂管理策略,如优化信息呈现结构、利用多通道学习、设计“黄金作业”等,科学降低学生无效认知负担。

活动引导教师关注如何在减轻外在负担的同时,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与积极的心理体验,实现负担减轻与效能提升、兴趣培养的有机统一,指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。

教学展示、经验交流与研讨培训是推动课题研究走向深入、促进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的有效途径。接下来,市教研院会持续支持课题研究活动,依托科学理论引领,搭建优质平台,赋能教师成长,期待课题的最终成果能为区域教育生态优化注入强大动力。(高中综合实践)

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